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河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全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202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9.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目标内。河北省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张家口市成功争取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
坚持就业优先,激发政策红利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河北省推动财政、产业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突出发展目标优先、发展要素优先、发展政策优先,加快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一是落实就业补贴政策促就业,2024年发放就业补助专项资金33.26亿元,直接帮扶重点群体46.91万人次。二是用好失业保险政策稳就业,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56.97万家单位减轻失业保险费负担53.91亿元,惠及833.23万名参保职工。三是强化创业政策扶持带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42亿元,扶持带动1.78万人创业就业;投放“人社惠农贷”644.41亿元,惠及农村居民37.99万人次、小微企业0.91万户;发放“人社惠企贷”205.51亿元,助力5921家小微企业稳岗扩岗促就业。
突出重点群体,挖潜就业创业新岗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大头,河北省立足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特点,坚持靶向施策,以点带面稳定就业局势。一是多措并举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十二条措施》,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稳定政策性岗位,挖掘市场化就业空间,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定拓展京津劳务市场“1+4”行动方案,深化“五省六方”劳务协作,新增河北福嫂等劳动力到京津就业27.9万人,促进农民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239万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脱贫人口务工就业95.13万人。三是分级分类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台账,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落实“1131”就业服务,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健全培训机制,增强就业创业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河北省深化劳动力供给侧改革,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一是健全就业导向的教育体系。实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三年大变样”行动,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当地产业需求,推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占比明显提升,全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点170个、技工学校专业点30个,撤销专业点114个,促进高校毕业生人岗相适。二是完善需求导向的培训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技能强省行动,实行差异化培训补贴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9.6万人次。三是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加快推动职业院校“1+X”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加快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评选推荐22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遴选评定30位技能专家入选京津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家库。
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就业服务新质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河北省强化数字赋能,完善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全省统一的就业信息“一库一平台”,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均等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提高多元化供给。推广衡水“零工超市”做法,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就业驿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成零工市场367个,实现县区全覆盖。二是开展立体化服务。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精心组织“直播带岗”等特色专场招聘,举办线上专场招聘活动5795场,发布岗位151万个,线下专场招聘活动2693场,发布岗位146.8万个,促进就业68.94万人次。三是强化精准化对接。依托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调度系统,将2.55万家企业纳入重点调度保障范围,服务重点企业6693家,帮助解决缺工2.03万人。
加强统筹推进,营造公平有序新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河北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牵引,积极优化劳动者规范有序、公平合理的良好就业环境。一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建设,建成乡镇(街道)区域性调解中心1505家,全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仲裁结案率99.4%,居全国前列。印发《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通知》,建成7000多个“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实现在建项目全覆盖;开通225部劳动保障监察维权电话,设立201个投诉接待窗口,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成功争取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试点,联合交通、总工会等部门推动配送、出行等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建立权益协商机制,指导平台企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等各项政策。三是维护良好就业秩序。开展根治欠薪和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大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拖欠工资、就业歧视、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动企业遵法守法,引导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努力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