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丹东讯 (通讯员 曹睿 佟财鑫)“工作室像一座桥,让我从‘会上课’走向‘懂创新’。”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六纬路小学青年教师王硕感慨。加入人才成长育苗工作室仅一年,王硕已获评全国优秀辅导员。
近年来,振兴区创新设立62个人才成长育苗工作室,以工学结合培育模式,重点打造专业领域人才梯队,激活人才“一池春水”,累计培养重点人才210余名,获省市级奖励15项。
精准育苗,领军人才领衔挂帅。瞄准教育、工业、企业、医疗、农业5大领域,遴选“丹东名师”“振兴名医”等62名行业领军人才担任工作室负责人,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培养”机制,为每间工作室匹配2—3名潜力人才。区委人才办建立“一室一档”动态管理台账,通过季度督导、年度考核确保培养实效。
靶向赋能,成长路径量体裁衣。工作室创新“阶梯式”培养模式,为人才定制“3年进阶计划”:首年夯实基础技能,次年参与重点项目攻关,第三年向行业领军目标冲刺。通过量化考核技能提升、专利产出、项目效益等10项指标,实现人才培养“可测量、可追溯”。目前,全区人才成长育苗工作室累计产出专利18项,9个科研项目入选市级重点计划。
生态护航,政策服务全程在线。将工作室纳入区级领导“包联服务”清单,建立“双考核+双走访”机制,通过年中评审、年终验收及季度调研、专项督导、随机抽查,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区委人才办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为工作室协调解决场地、资金等难题13项,并举办“振兴英才说”等活动推广经验。
“人才育苗,关键在‘精准’与‘长效’。”振兴区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工作室向数字经济、绿色制造等新赛道延伸,让更多“好苗子”长成“栋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