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升级人才政策体系,以更鲜明的产才融合导向、更有力的真金白银支持、更灵活的引才用才方式、更全面的服务保障维度,为人才打造“先懂你”“更懂你”的创业、发展、生活全领域友好场景。
搭建全链条支持体系,激活创新动力
常熟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激活创新链,聚焦科创人才企业发展所需,从项目孵化到企业成长,构建覆盖全周期的创业支持网络,以产业沃土孕育人才创业金种子,以政策雨露、金融“活水”“育林参天”。
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声学技术、时尚经济等特色产业,绘制“科产才”融合招商图谱,精准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和高端人才团队,推动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人才创业、发展提供扎实的产业根基、完备的转化通道和广阔的成长空间。
建立“顶尖人才+重大团队+领军人才”的分层分类培育机制,以项目资助方式给予人才支持,致力于打造“人才林”“灌木繁茂、小树茁壮、大树参天”的良好生态体系。为当好“护林员”,常熟设立专注初创期、成长期的人才基金,通过“以投代拨”“拨投联动”等灵活模式为创业者护航;建设“人才会客厅”,聚焦人才需求搭建精准对接平台,为人才导入各类资源赋能发展;成立创投联盟,撬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力量,推动资源共享、投资联动,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创新人才评价模式,推动人才使用契合产业发展需求
常熟构建以实绩为导向、多元主体参与、动态适应发展的人才评价新体系,有效破解人才与产业匹配不精准、评价标准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平台,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创新评价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人才职称自主评审和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探索企业“一评双证”评价模式,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评价自主权,实现“谁用人、谁评价、谁认可”,精准甄别契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完善评价标准,树立“以市场论英雄、凭实绩显价值”的导向,让市场业绩、行业影响力等硬指标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重要标尺,使评价结果更加契合产业实际和发展需求。实施“以投代评”机制,对获得市场化基金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人才项目直接予以立项支持;探索“以赛代评”路径,将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纳入人才计划快速通道;推出“百行千才寻英计划”,聚焦人工智能、直播电商等新兴领域,依托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推荐遴选行业领域优秀人才和潜力新锐,构建起与创新发展同频共振的动态评价机制,助力更多人才脱颖而出、绽放光彩。
做优服务保障,增强生活幸福感
聚焦人才“吃住行游”全周期需求,构建“从初见倾心到扎根安心”的一站式生活服务体系:从人才初次考察的“第一眼印象”,到安居乐业的“最后一米保障”;从高频通勤的便捷出行,到闲暇时光的品质体验,妥帖照顾人才在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人才在常熟生活无忧。推出包含餐饮美食、休闲旅游、户外体验等多类别的秋招季“人才大礼包”,定向投放吸引毕业生来常考察;创新打造人才考察观测站,为归国人才定制个性化考察线路,推出“创享空间计划”,为意向归国人才提供常春藤人才港办公空间使用及食宿30天全免服务,助推海归创客落地留驻。
从“驿站落脚”到“安居筑巢”,针对人才不同阶段安居需求,分层分类提供保障。加码出行礼遇,加速人才引留,对沪常两地通勤人才给予“常来沪往”高铁补贴。致力于打造5个科技创新、青创未来等主题鲜明的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10个青年发展型街区,丰富青年夜校、潮玩等业态,让人才生活有温度、融入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