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集聚人才发展文旦柚产业 小小“黄金果” 铺出富民路
1988438203010510850
发布日期:2025-11-1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文旦柚是福建省莆田市的四大名果之一。近日,该市的万亩柚林又喜迎丰收,总产量达10.5万吨,产值预计达6.7亿元,实现产值、产量的双提升。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广大乡土人才、技能人才在乡间田野忙碌穿梭的身影、流淌的汗水,也是莆田市不断优化乡土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推动人才激活乡村产业振兴“一池春水”的生动实践。

精准引才,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莆田市紧扣农产品发展技术需求,创新运用“揭榜挂帅”、校政合作、柔性引才等方式,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大师,有效破解农业技术难题。近年来,全市推动高校与地方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3个,签订合作协议13项,引进专家人才68名,累计解决农业技术问题50余个。

针对文旦柚产业长期存在的种植技术传统、果实木质化、裂果率高等问题,莆田市委人才办靶向施策,绘制“文旦柚产业人才地图”,实施“一业一策”精准引才计划,积极对接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助力仙游县建成乡村振兴研究院,汇聚6名专家团队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其中,度尾镇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校镇合作协议,设立廖红教授工作室。廖红教授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向果农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并针对当地土壤特性,成功研制出文旦柚专用有机肥,显著提升果品品质与产量。此项技术已带动920户种植户实现人均增收7500元,合计增收超过2760万元。

系统育才,壮大本土人才队伍

莆田市积极搭建培育平台,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着力培育“新农人”“土专家”“带头人”。今年以来,全市共摸排“新农人”2.7万人,培训3424人,通过“新农人”联农带农3.5万人;培养农机一线“土专家”118名,培育国家级乡村工作名师1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2人;选送74人前往福建农林大学接受本科学历再教育。

为加快文旦柚产业发展,莆田市将技能培训课堂设在柚林深处,通过实施“柚技师”培养工程,联合县农业农村局、职业中专学校,开设文旦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专题培训班。推行“师带徒”模式,由“土专家”“田秀才”结对帮扶新柚农,手把手传授实践经验,为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乡土人才队伍。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柚农2000余人次。

此外,莆田市连续举办多届文旦柚“柚皇争霸赛”与“推荐官大赛”,以赛促技、以赛促销,既提升了果品质量,也拓宽了产品销路。今年的“柚皇”得主、种植大户仙游县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坤泳感慨:“通过比赛交流,学到了科学管理和现代销售技巧,我们这些‘老把式’也实现了技术升级。”

用心留才,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莆田市创新打造“四个一”数字服务模式,即人才资源“一网归集”,建成“莆田人才库”,动态掌握超3万多条乡村人才信息,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人才政策“一键匹配”,开发“莆田市人才智慧云平台”等微信小程序,实现政策智能匹配与精准兑现;人才办事“一站入口”,开辟人才服务专窗与微信小程序线上平台,实现申报、审核、资金发放等业务“一网通办”;人才需求“一呼响应”,搭建供需平台,发布求职招聘信息,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效能。

此外,建立医疗保障等关键需求的“一对一”跟办、限时办结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今年以来,已联系服务乡村人才1000余次,协调解决诉求52件。

如今,在各类人才的共同驱动下,文旦柚已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富民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果”。莆田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更多人才在广阔的农村大地施展才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首页 综合动态
福建莆田集聚人才发展文旦柚产业 小小“黄金果” 铺出富民路
1988438203010510850
发布日期:2025-11-1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文旦柚是福建省莆田市的四大名果之一。近日,该市的万亩柚林又喜迎丰收,总产量达10.5万吨,产值预计达6.7亿元,实现产值、产量的双提升。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广大乡土人才、技能人才在乡间田野忙碌穿梭的身影、流淌的汗水,也是莆田市不断优化乡土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推动人才激活乡村产业振兴“一池春水”的生动实践。

精准引才,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莆田市紧扣农产品发展技术需求,创新运用“揭榜挂帅”、校政合作、柔性引才等方式,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大师,有效破解农业技术难题。近年来,全市推动高校与地方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3个,签订合作协议13项,引进专家人才68名,累计解决农业技术问题50余个。

针对文旦柚产业长期存在的种植技术传统、果实木质化、裂果率高等问题,莆田市委人才办靶向施策,绘制“文旦柚产业人才地图”,实施“一业一策”精准引才计划,积极对接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助力仙游县建成乡村振兴研究院,汇聚6名专家团队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其中,度尾镇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校镇合作协议,设立廖红教授工作室。廖红教授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向果农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并针对当地土壤特性,成功研制出文旦柚专用有机肥,显著提升果品品质与产量。此项技术已带动920户种植户实现人均增收7500元,合计增收超过2760万元。

系统育才,壮大本土人才队伍

莆田市积极搭建培育平台,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着力培育“新农人”“土专家”“带头人”。今年以来,全市共摸排“新农人”2.7万人,培训3424人,通过“新农人”联农带农3.5万人;培养农机一线“土专家”118名,培育国家级乡村工作名师1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2人;选送74人前往福建农林大学接受本科学历再教育。

为加快文旦柚产业发展,莆田市将技能培训课堂设在柚林深处,通过实施“柚技师”培养工程,联合县农业农村局、职业中专学校,开设文旦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专题培训班。推行“师带徒”模式,由“土专家”“田秀才”结对帮扶新柚农,手把手传授实践经验,为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乡土人才队伍。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柚农2000余人次。

此外,莆田市连续举办多届文旦柚“柚皇争霸赛”与“推荐官大赛”,以赛促技、以赛促销,既提升了果品质量,也拓宽了产品销路。今年的“柚皇”得主、种植大户仙游县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坤泳感慨:“通过比赛交流,学到了科学管理和现代销售技巧,我们这些‘老把式’也实现了技术升级。”

用心留才,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莆田市创新打造“四个一”数字服务模式,即人才资源“一网归集”,建成“莆田人才库”,动态掌握超3万多条乡村人才信息,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人才政策“一键匹配”,开发“莆田市人才智慧云平台”等微信小程序,实现政策智能匹配与精准兑现;人才办事“一站入口”,开辟人才服务专窗与微信小程序线上平台,实现申报、审核、资金发放等业务“一网通办”;人才需求“一呼响应”,搭建供需平台,发布求职招聘信息,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效能。

此外,建立医疗保障等关键需求的“一对一”跟办、限时办结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今年以来,已联系服务乡村人才1000余次,协调解决诉求52件。

如今,在各类人才的共同驱动下,文旦柚已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富民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果”。莆田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更多人才在广阔的农村大地施展才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