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石家庄讯 (通讯员 冀仁轩)今年9月以来,河北省全面启动“河北福嫂”品牌提升专项行动,聚焦“提升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力”目标,制定出台《关于“河北福嫂”品牌提升的十条措施》,深入挖掘岗位,强化技能培训,组织规模输出,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河北福嫂”京津就业总体规模达15万人。
“河北福嫂”劳务品牌的培育和提升,让更多劳动者拥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一技之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进而成为行家里手。来自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的育婴师阮俊绵,通过参加人社部门培训,在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园小区顺利上岗,凭借专业和真诚赢得雇主信赖,月工资8000余元。
今年以来,河北省人社厅创新推出“不住家”保姆等新型家政服务模式,推动在北京、天津建设就近就地住宿服务站点48个,积极解决“不住家”家政人员住宿需求;研究编制“阿尔茨海默症”康复护理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开展精准职业技能培训11.96万人次;加强与京东家政等平台合作,举办就业直通车等劳务协作系列招聘活动,促进规模输出。截至目前,“河北福嫂”北京就业12万人、天津就业2.9万人,京津家政市场占比分别由年初的32.7%、16.1%提高到38.4%、21.9%,占比首位优势持续巩固提升。
省人社厅家政市场薪酬调查显示,“河北福嫂”就业收入稳中有增。“河北福嫂”在北京薪酬中位区间为每月7000元至9000元,在天津薪酬中位区间为每月5500元至7500元,呈现温和普涨的态势,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月薪增长明显。
省人社厅积极推进“河北福嫂”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去年以来4.89万人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福嫂家政”家居整理收纳、室内装饰美化、宠物饲养与护理三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并获人社部批准,为全国提供统一考核标准。突出“阿尔茨海默症”康复护理等专项培训,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座谈研讨,研究编制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已开展专项培训7949人次。
聚焦京津家政市场需求,依托中国劳科院大数据平台和58同城等市场化招聘平台,动态采集并建立岗位清单。采取“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依托省就业信息“一库一平台”,发挥5000个零工服务站点和覆盖乡(镇)的就业服务专员作用,广泛摸排劳动者就业状态和就业意愿,“一对一”实施就业帮扶。
为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推荐“河北福嫂”参加全国劳务品牌大会、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等国家和省级展示交流活动,宣传推介特色亮点做法。以“河北福嫂”在京津工作生活为主题,依托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开展专项宣传报道,提升活动热度。利用“十一”假期开展“河北福嫂看家乡”关爱活动,促进交流,提升技能水平。
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丁伟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依托京津冀协同联动机制,深化劳务协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河北福嫂”劳务品牌,讲好“河北福嫂”乐业京津故事,促进更多劳动者到京津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