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级平台促进人才工作市场化


本报泸州讯 (通讯员 余媛媛)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发挥泸州老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独立招收资格优势,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聚力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性、综合性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人才工作市场化。

坚持共建共享,提升聚才育才效能。先研院整合全市科技创新优势资源,通过共建共享,提升高层次人才招引质效。用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充分利用泸州老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主招收资格,整合全市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围绕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要,定期面向全市征集急需紧缺博士后研究人员引进需求、科技攻关需求,按需招引,优先支持科技成果可在泸州产业化落地的博士后进站,目前已招收引进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博士后研究人员124名。承办高能级人才活动,整合全市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人才互动交流平台,承办“酒城博士荟”“博士服务团泸州行”“海创联泸州行”等人才活动,拓宽产业与人才对接渠道,共吸引20余名院士、100余名高层次人才。拓展开放合作渠道,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50余家大学大院大所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协作模式,大力引进切合全市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已通过平台聚集孙宝国、张春祥等院士专家43名。

坚持精准对接,解决供需错位难点。先研院聚焦解决“科技所能”和“企业所需”之间的信息差问题,建立市场需求和科技成果两个库,精准对接产业链与技术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建立市场需求库和市场需求征集机制,为破解“企业需求难挖掘、有效需求难识别”问题,围绕医药健康、白酒等市重点产业,从西南医科大学等4所高校选派科技特派员225名,按照“区域+领域”送服务上门模式,深入全市重点企业收集技术需求,企业也可向先研院自主申报科研项目需求,目前已收集企业急需项目170个。建立科技成果库,以公开征集、定向收集等方式对接“大院大所”“大专家”科研成果,同时整合泸州现有高层次人才、泸州籍在外优秀人才、科技专家等科研项目,形成科技成果库,现已征集310余名科技人才可转化的科研成果。开展项目展演对接,常态化组织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发布、专家科研成果项目推介等活动,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拓宽项目匹配转化渠道,先研院已成功签约成果转化项目6个,并助力“饮酒人群胃肠道健康联合研究项目”等20个项目成功匹配企业。

坚持市场化运作,破解资金缺位难题。先研院坚持市场导向,组建市场主体、设立孵化基金、引入科技银行,打通科技、金融、产业化通道,加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依托市场主体运营,配套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创有限公司,以科技成果投资、孵化、转化为主营业务,组建由专家咨询委员会、出资单位负责人及投资专家组成的决策投资委员会,通过高度市场化运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设立转化投资基金,设立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金,注重撬动社会资本,构建社会参与的多元化金融保障渠道,现已开放式吸引3家社会资本机构,分类设立或引入天使、创投、风投等专项基金,通过成果转化收益、企业孵化、技术入股、投资收益等实现自我造血。引入科技金融支持,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探索设立泸州科技支行,为“轻资产、高成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弱担保、弱抵押”信贷产品,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资产化。

坚持创新激励,走出主体缺位困境。激发科研主体活力,先行先试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用好中长期激励工具,探索和创新利益捆绑分享机制,健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有效激发科研主体创新动力。强化企业主体动力,制发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在泸转化,支持企业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孵化载体等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提升市场监管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成一个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培养一批知识产权服务骨干人才,打造一支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队伍,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科研和企业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