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高质量就业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是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判断,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重大目标,是着眼新使命新任务实施的重大部署,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五年就业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江苏各级人社部门将以严实作风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扎实推进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建设,用实际行动推动江苏率先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上走在前列。

坚持以法治化为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把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入实施《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紧密结合起来,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全面强化。推动就业工作优先部署,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就业工作摆上更加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定期听取汇报、研判形势、部署任务的制度机制。继续将其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高在高质量考核评估中的分值比重,对各级政府增加就业控制失业成效、相关部门履行促进就业责任等进行督查激励,对排名靠后的地方和部门予以约谈。推动各级人大定期开展“一法(就业促进法)一条例(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各级政协开展就业工作专题协商,形成促进就业的合力效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确定一批就业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高效运转稳就业工作专班,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推动就业政策优先制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产业、社会等政策的协同衔接,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对就业影响评估、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等机制,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就业质量提升双向驱动、良性循环。组织实施产业促进、政策支撑、全民创业、重点帮扶、技能江苏、服务提升、权益保障和信用就业“八大行动”,全力打造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就业资金优先保障,督促指导地方政府严格落实就业资金投入责任,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根据就业状况和工作目标,足额安排就业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坚决消除地方财政“零投入”。加快优化就业资金支出结构,大幅度提高用于职业培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比重,逐步实现就业资金使用由兜底保障型向促进提升型的根本转变。统筹用好就业补助、失业保险扩支、技能提升专账等各项资金,积极探索企业投入、社会捐助等多元化筹资机制,强化预算管理、执行监督、绩效评估等全过程监管,切实提高就业资金使用效益,有效保障各项就业政策落实。

坚持以市场化为方向,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聚焦助企纾困“稳岗”,调整充实“降、缓、返、补、贷”等人社助企纾困政策,推动“苏岗贷”等稳就业金融产品扩面提标,并逐步将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纳入扶持范围,帮助各类市场主体降本减负、稳定岗位。指导困难企业通过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弹性工时、轮岗轮休等措施,稳定劳动关系。聚焦重点群体“筹岗”,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协同教育、民政、卫健、国资等部门开发城乡基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国企国资等政策性岗位,协同科技、商务、工信等部门开发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服务外包等优质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一线就业。服务农民工就业,协同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水产养殖、直播带货等涉农岗位,在重点工程中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工业园区、龙头企业等大力培育劳务品牌,探索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渠道。服务城乡困难人员就业,协同民政、税务等部门创新岗位供给机制,推广按需设岗、因人适岗、精准帮扶等有效做法,开发更多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特点和需求的公益性岗位。服务老龄人口就业,开发多点执业、课后辅导、互助养老、照顾照护等轻体力岗位,鼓励引导有技术特长或有就业意愿并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再就业,将低龄老年人纳入工伤保险,并提供相应的就业帮扶和就业服务。聚焦“智改数转”拓岗,协同工信部门建立“智改数转”企业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全省“智改数转”进度和企业名单,在技工院校提前布局相关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帮助企业制定用工规划,提供员工招聘、技能培训等服务,开发更多技术技能型就业岗位和数字经济就业岗位,拓展就业新空间,增添就业新动能。

坚持以一体化为突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一步破除惯性思维,树立“大就业”观念,推动就业与人才、培训等工作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努力实现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以人才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博士后、专业技术人员等高端群体创业作为推动“双创”的优先目标,有效整合创业资金、项目、载体和活动,打造“创响江苏”系列品牌,提供更具个性化、精准化的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强化就业贡献评价,把创造和带动就业规模质量作为人才项目评审举荐和人才载体遴选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更好激发人才项目就业拉动效能,形成以产业链吸引人才、以人才链引领创新、以创新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引导培训。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推进“就业+培训”一体化布局,构建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职工培训“三合一”大培训格局,建立与“人人学技能、人人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相匹配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乡村工匠培育计划和重点群体专项技能培训计划,制定政府补贴性培训、政府购买急需紧缺工种等目录,落实就业培训上岗率、创业培训合格率和职工培训稳岗率评估机制,通过高质量培训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多元评价和机构信用管理等制度,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

坚持以数字化为牵引,提升就业治理能力。突出信息化支撑,建好用好全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在前期汇集发改、工信等12个部门数据基础上,引入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市场化服务机构数据,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对就业群体的全覆盖。全面动态反映就业总量、失业登记、重点群体、企业用工和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客观展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发区、外资外贸、新就业形态等重点领域吸纳就业情况,开展分地区、分群体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监测,强化多维度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增强经济决策资政能力。突出网格化管理,加快推进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做到市县全覆盖,形成各具特色的零工市场体系。制定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目录和清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扩大优质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因地制宜在社区(村)规划建设“就业服务站”,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就业服务。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畅通发展空间等,加强职业指导员、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突出精细化服务,建设江苏智慧就业云平台,并与江苏职业技能培训云平台、江苏人才服务云平台实现贯通,做到“一次注册、终身有效,一地登录、全省查询”。加强部门数据比对、智能提取审核、主动推送发放,实现“政策找企”“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推动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依托信息系统全流程记载就业创业政策的业务办理和资金兑付等信息,开展服务对象画像分析和满意度调查,形成精准识别、精细分类、精确指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江苏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