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在背后默默奉献。深化技能人才全方位改革,加快技能强省建设,也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

近年来,广东省紧紧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大机遇,着力打造“产教评”融合型技能生态组织,创新人力资源供给新模式,加快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万人,占比34.1%,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产教评”旨在突破供需错配

随着时代发展,近年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正由劳动资金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让“机器换人”逐渐成为现实,从而对工人的技能水平也有了一定要求。

“新业态下的新职业新工种人才培养,需要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技工。”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魏文锋说。魏文锋长期深耕于智能化升级改造领域,他发现,随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许多行业的技术集成度、复合度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更全面的知识体系,企业对技术工人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更高了。

“企业更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才伙伴发展部有关负责人宫志伟表示。当前,以华为、比亚迪、格力等为代表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先进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招不到可匹配岗位需求技能人才的问题。与此同时,广大青年普遍不掌握新技术、新技能,面对大量新技术、新技能岗位,只能望而兴叹,产业缺青年劳动力,青年人缺高质量就业岗位问题更加突出。

如何解决劳动力与岗位不匹配、供需错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难题?广东省人社部门在实践中,构建以产业龙头企业真实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招生和培养为基础、以人才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发展技能生态机制。

具体来说,广东围绕全省战略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龙头企业出标准、出岗位、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的“三方九出八共”,建设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

“在这样的方式下,企校共同指定培养标准、共同指定评价标准、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发程序、共同培训、共同评价、共同激励、共同管理,推动技能人才用人主体、培养主体、评价主体精准对接,融合发展。”广东省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破解“工学矛盾”培养新时代工匠

2022年8月,华为现代产业学院落户深圳技师学院,这是全国技工教育领域首家华为现代产业学院。学院针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趋势,结合区域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布局,采用校企“共建、共管、共创、共营”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企业将行业设备、实训和人才培养标准引进学院,开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群;学校提供全日制教育、社会化培训、横向课题、技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服务,利用一体化课程资源培养符合企业标准的工程师、技师。

新时代的“新工匠”应如何打造?广东省将侧重点放在了企业身上。围绕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链主”,对接产业链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立从招生、培训、评价到就业的一体化技能人才供应链,帮助青年有效接受新技术新技能培训并实现在新技术企业的就业成长。

从业30年的广州港新沙港务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陈学文,如今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广州港技工学校兼职教师。他将按照公司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公司需要的学生。

在广东,像广州港技工学校这样,以“产教评”一体化培养产业“新工匠”的学校还有很多。广东省实施学生学徒培养计划,以技工院校等毕业年度学生为培养对象,建立产业人才“蓄水池”。企业拿出技术技能岗位和技能精湛的师傅,把学生学徒纳入企业新工匠培养计划,开展学生学徒培养,按规定给予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的同时,通过共同培训、共同评价、共同激励,助力企业学徒培养,推动企校良性互动。

此外,广东省实施“技培生”用培融合计划,由企业自主确定招聘名额、招聘标准,面向学校和社会招聘应往届毕业生作为“技培生”,纳入员工体系一体管理。在使用的同时通过新型学徒制开展多岗位多技能培训培养,吸引更多青年到新技术岗位就业、接受培训、提升技能,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骨干队伍。

“产教评”引领深化技能人才制度改革

作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铣项目金牌选手,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周楚杰最感谢的,便是他身后的学校和教练。

“这里的学习氛围很浓,竞争特别激烈。学校里有很多先进设备,还有优秀的师资,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很难不进步。”周楚杰说。他的教练杨登辉,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中获得金牌后留校任教,这也让周楚杰有了目标。“我希望自己可以像杨登辉教练一样,成为一名老师,培养下一位世界冠军。”

对标世赛标准,产教融合创新。一方面,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各技工院校将世赛标准、理念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广东实施“强基培优”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技师学院和示范性技工学校,开展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了更高层次的技能大赛而努力。

以各大赛事为平台,技工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对标新职业新技术评价标准,技能生态链单位开发相应人才培养标准,大力开展新职业新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培养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产业“新工匠”队伍。

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一批新职业技能人才,由华为、腾讯、抖音、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自主认定。依托产业技能生态链形成的培养、使用融合机制,广东省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使培养、使用、评价有机结合,促进评价质量提升。近年来,全省每年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60万人次以上。

“华为与人社部门合作,顺利试点‘一试双证’,技能人才通过一次考试即可获得人社部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和华为职业认证证书。目前已有近2000人申请‘一试双证’。”宫志伟介绍。部分企业采用“一试双证”模式后,获证者同时获得行业认可和人社部门认可的认证证书,让技能人才有了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