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造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本报广州讯 (通讯员 粤仁轩)近年来,广东人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服务“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聚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领域高层次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努力实现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目前,广东共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7家、科研工作站及分站647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64家,均居全国前列;在站博士后总量约1.2万人,累计招收博士后超4万人,均占全国1/7左右;5年来,广东博士后进站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率在19%以上,每年新增人数稳居全国第一,基本形成学科专业齐全、行业分布广泛、广东特色鲜明的博士后工作体系。

突出发挥政策创新引领作用,筑牢人才发展新支撑。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出台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意见,在全国率先尝试探索解决博士后的编制、车牌等痛点堵点问题。各地市紧盯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完善博士后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8—2022年省级财政投入博士后资金超30亿元,年均增长60%。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动态调整机制,大幅提高博士后生活补贴标准,资助标准从15万元—20万元不等,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东莞市累计投入博士后资金过亿元;各博士后设站单位加大了自筹经费投入力度,如中山大学和深圳大学年均投入超1.4亿元。

突出发挥人才项目撬动作用,拓展引育并举新空间。用好国家博士后人才项目。积极发动广东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累计入选493人;484名博士后获得第71批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占比达14%,位居全国首位。创新实施省级博士后人才项目。大力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引进博士博士后人才,持续改善广东高层次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持续资助海外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选派省内优秀高校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势学科领域开展博士后研究,不断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突出发挥赛事平台赋能作用,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竞赛平台。2021年,广东承办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共获47枚奖牌,实现金牌奖牌“双第一”、办赛参赛“双丰收”,现场共促成55个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涉及金额11.36亿元。2023年2月,在珠海香洲创新举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共有2161个团队项目、近1万人报名参赛,现场签约项目73个,意向合作金额约12.5亿元。做强博士后成果转化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博士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建设区域性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对接会等,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和人才对接,推动博士后成果转化落地。

突出发挥人才服务保障作用,打造宜居乐业新环境。营造“五个一”人才服务体系。启用“一港”。建成启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搭建粤港澳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合作桥梁,为科研项目落地提供咨询、路演、展示等服务。做强“一园”。建成广州、深圳2家国家级和10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支持企业提供博士后等高端人才招聘引进服务。擦亮“一卡”。向包括博士后在内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人才优粤卡,提供落户、子女入学、出入境、社保等17项民生领域一站式服务。拓展“一站”。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设人才驿站679个,多方联动开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地市行,为博士后提供成果对接平台。建好“一网”。建立全流程网办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博士后进出站业务和项目申报均实现全流程网办。

下一步,广东人社部门将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优化博士后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对博士后人才进行分类培养。做强博士后引进培育项目,扩大外籍博士后招收规模,推动建立粤港澳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全方位灵活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研资源。推动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常态化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和“揭榜领题”交流对接活动,依托赛事发掘优质项目成果,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优化博士后公共服务保障,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和博士博士后人才社会组织作用,在人才引荐、项目落地、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一站式”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