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青海建立多元化职称评审机制
189383821306836582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2-24

增设13个青海地方特色专业,为54个领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畅通渠道

1.2万余名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取得相应职称

426名“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取得农牧民职称,3606名基层人员通过“双定向”职称,留在基层工作、在基层兑现了待遇

97名能工巧匠获得相应职称

本报西宁讯 (通讯员 姚静婷)近年来,青海省人社厅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聚焦“畅通”这个关键,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多元化职称评审机制,“不拘一格评价人才”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坚持需求导向。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原则,分类推进职称改革,健全职称制度体系,注重在各领域、各行业、各组织中发现、识别和支持人才。在原有职称系列基础上,结合新业态新职业发展需求,对职称评审专业进行分类细化、动态调整,增设了自然资源工程、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科学传播、技术经纪人等13个青海地方特色专业,为54个领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畅通渠道、搭建平台。

坚持以用为本的理念。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出台了非公企业人员、农牧民、基层人才“双定向”评审等针对性强、具有创新性的专项配套政策措施,全面畅通非公经济组织人员职称申报渠道,1.2万余名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取得相应职称,426名“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取得农牧民职称,3606名基层人员通过“双定向”职称,留在基层工作、在基层兑现了待遇。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理念,搭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立交桥,将技能人才评审职称领域拓展至盲人按摩、艺术、体育等13个专业,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班毕业分别按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对待,97名能工巧匠获得相应职称。

坚持“凭工作实绩论英雄”的评价导向。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对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不搞论资排辈,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一票决定”,有绝活的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评”的方式及时评价。如奥运冠军切阳什姐,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海北州自由职业者索南才让“一步到位”获得正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