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讯 (通讯员 鄂仁轩)近年来,湖北省人社厅引导各级调解仲裁机构探索“文化+调解”的工作模式,通过“文化浸润+情感交融”推动法、理情融合并进,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湖北各地结合地域特色,提炼、展示具有柔性化解纠纷意义的优秀文化精髓,传播“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内涵。红安县、洪湖市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从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团结奋进动力,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团风县将“以礼相让、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融入劳动争议预防化解。十堰市提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武当道教文化,倡导“不争”“善下”柔性化解纠纷。
丰富文化传播载体,聚合多元化解方式。建始县成立文旅产业联合调解委员会,将调解仲裁普法内容谱成歌谣融入非遗传承“丝弦法语”“快板说唱”中;宜都市组建“人才兴社”文艺轻骑兵,设置“劳动纠纷调解流动桌”,将调解工作场景融入文艺节目,提供现场调解服务咨询;枝江市通过“岛上书屋”读书节,开展“纠纷调解”故事讲演。
拓展文化运用场景,搭建特色维权平台。各地开展调解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促进调解文化传播。融入群众生活。崇阳县通过“星空夜话”“湾子夜话”开展调解工作和普法宣传;钟祥市建设“15分钟劳动维权”服务圈,打造矛盾内部协商不愁、纠纷就地调解不愁、争议多元化解不愁、新业态劳动维权不愁的“四莫愁”调解文化品牌。融入市场主体。夷陵区打造“企业吹哨 调解报到”品牌,开展“和合文化进万企”活动,企业自治水平不断提升。融入调解组织。来凤县与湖南龙山县共建“酉水船家”调解室,以“亲如一家”的“酉水船家”文化助推跨省“矛盾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