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全方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中展现浙江作为
190433800813236224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3-25

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浙江省人社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机制,着力塑造自主培养强、聚才能级高、用才机制活、流动配置优的创新浙江人才生态,加快形成“人才成就浙江,浙江成就人才”的生动局面,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完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支撑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我们将瞄准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加快构建梯度化博士后工作载体,鼓励优势企业、科研院所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支持高水平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每年招收博士后2500名左右。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分职业、分方向、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养,每年培养2000名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3万名数字高技能人才。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专项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以技能型企业为载体统筹推进技能强企工作,丰富各类激励措施,加快打造更多产教评融合的行业技能生态圈,推动高技能人才共育共评共享。深入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高水平建成10所一流技师学院和69个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在设区市和工业大县打造一批特色技工院校和若干个特色专业。探索设立省技工教育联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地方产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

构建立体化引才渠道网络,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优化外籍人才服务”。我们将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拓展更加有效的引才路径,汇聚优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持续推进人才政策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和社会保障卡证卡集成改革,加快推广外国人才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持续擦亮“才聚浙江”“留·在浙里”海内外引才服务品牌,探索打造留学人员“归国第一课”品牌,全省每年开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活动500场、创新创业大赛300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根据发展需要自主引进人才,进一步畅通紧缺、急需、拔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推进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发展新活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我们将聚焦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卡点堵点,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机制和浓厚氛围,让浙江成为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黑土地”。对部分创新类领军企业试行“企业认定、政府认账”人才评价改革,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作用,推进数字经济领域高级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和科研系列职称自主评聘改革。持续授权技术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级职称自主评聘权。创新优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扩大评价后同时颁发职业技能证书和行业企业证书的“一试双证”制度试点范围,深化探索“技师+工程师”培养新模式,指导“新八级工”制度企业做好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推动新一批行业证书与技能证书贯通互认。综合考虑高校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和教学科研高层次人才配置情况等因素,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的自主权,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创新人力资源智配新模式,畅通人才循环大动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我们将加快破解人才流动的瓶颈制约,促进人力资源顺畅流动、高效配置,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大市场集成改革,持续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动态分析产业人才需求和招聘岗位排名,构建产才协同供需动态预测机制。健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要素配置模式,运用人工智能、数据模型提升人力资源大市场智能配置和监管治理能力,全年发布招聘岗位200万个,实现“一站求职招聘全省智配”。积极拓宽创新创业人才有序流动交流共享通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按规定离岗或兼职创新创业,支持全时双聘人员参照离岗创新创业政策享受并落实相应待遇,加大流动岗位设置力度,进一步吸引高层次紧缺人才按规定兼职。高质量开展专家服务活动,促进基层、企业柔性引才。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开展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与模式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化配置新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