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精准施训锻造硬核工匠
191485020623550464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4-2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做好这项工作,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举措。需要通过优化机制、深化融合、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优化培训机制,提升技能适配性。部分职业技能培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培训内容与产业需求错位。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将培训目录与制造业关键技术领域、服务业新业态精准对接,强化企业参与考核评价的主体作用。针对“培训热”与“用工荒”并存的矛盾,需建立“谁用人、谁评价”的考核机制,对“注水培训”主体实施问责,引导培训资源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卡脖子”领域倾斜。

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破解“黑板上教焊接”的教学困局,推动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模块化课程。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等模式,将生产线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入学即入职”的无缝衔接。动态调整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在重大项目申报、产业扶持资金分配等环节适当倾斜。通过构建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课程体系,推广“校中厂”“厂中校”等实景化教学模式,让车间与课堂同频共振,锻造出硬核工匠。

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技能人才获得感。技能人才待遇与职业认同度直接影响培训成效。建立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专项激励机制,针对技能人才“职业天花板低、薪酬竞争力弱”的痛点,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对重点行业实施“技能薪酬指导线”,真正做到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