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甘肃陇南“产培评”一体化激活技能人才引擎 企业需要什么,精准培训什么
196052018596206182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8-27

仲夏时节,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高桥镇的食用菌大棚里,排列整齐的菌棒上长满了肥厚的香菇。“参加技能培训后,我掌握了科学种植技术,产量翻了几番,年收入也增长不少。”谈及职业技能培训带来的变化,学员肖云难掩喜悦。这一幕,正是陇南推进“产培评”一体化、推动技能培训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陇南,位于甘肃省南部,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拥有油橄榄、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资源,却一度面临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衔接不紧密的难题。

如何让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今年以来,陇南市印发《职业技能培训“产培评”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聚焦“油橄榄和花椒种植、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白酒酿造和食用菌生产”等县域特色产业,创新推行“产业定向、需求导向、培评融合、产才融通”培训模式,打通“产培评”全链条。

在徽县,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陇南金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产培评”的一线阵地——120人参加白酒酿造技艺培训,40人钻研种苗繁育技术,100人深耕食用菌生产工艺。“企业需要什么技能,我们就精准提供什么培训内容。”徽县辛亮菌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像肖云这样的学员,不仅成长为技术能手,还带动了周边60余户农户参与香菇种植,户均增收数万元,使小香菇撑起了“大产业”。

从教室课堂到田间车间,“产培评”模式激活了产业动能。

在礼县盐官镇的中药材地里,一场田间课堂正在进行——陇南市白龙江职业培训学校的专家蹲守田垄,手把手指导农户辨别药材病虫害、讲解科学管护技术。“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考核认证”的培训模式,让255名从业人员真正将技术“学进手里、用在地里”。学员包富安感慨:“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兴业!”培训后,他联合农户成立种植联盟,计划将种植面积从4亩扩大至20亩,同步尝试药材粗加工,预计年毛收入从不足1万元提升至8万元以上。

陇南市的培训课堂不止于田间地头,更延伸至生产车间与直播间。在位于成县的甘肃陇小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7名学员跟随主播学习直播带货技巧。在“培训实训+岗位实操”双轨推进下,企业同步拓展电商营销网络,全国招募4.5万名分销代理,构建起“管护、生产、销售、物流”全链条就业生态,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片”的“裂变效应”。红川酒业则通过举办白酒酿造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提能,推动企业职工在实战中精进技艺,为白酒产业升级注入人才动能。

今年以来,陇南市累计组织职业技能培训2.19万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1.13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凭借一技之长端稳“就业碗”、走上增收路。

如今的陇南,“产培评”一体化正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企业通过培训提升生产效率、拓展市场版图,劳动者依靠技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渠道、增收有路径。

“小技能”撬动“大民生”,“小产业”赋能“大发展”。随着肖云、包富安等“技能型新农人”“产业工人”的不断涌现,陇南市正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笔,在乡村振兴答卷上书写“产才共振”的新篇章——让劳动者的技能梦想落地生根,让产业链的人才活水竞相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