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甘肃加大养老托育技能人才供给 筑牢“一老一小”服务基石
196485890960895590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9-08

本报兰州讯 (通讯员 保春晓 彭正泽)“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托育服务需求攀升,养老托育技能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一老一小”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今年以来,甘肃省人社厅紧扣民生需求与产业发展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与评价为抓手,全方位加大养老托育技能人才培养,为构建优质普惠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注入硬核支撑。

提高供给能力,构建多元协同培养体系。甘肃高度重视康养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养老托育服务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及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全方位提升从业人员技能素养。人社、民政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在全省实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遴选兰州大学护理学院、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人才实训基地,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康养人才培训计划”。加快推进老年医学、老年护理、社会工作、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婴幼儿保育等养老托育服务相关学科建设,积极支持和指导各类民办培训学校与省内高校、职业院校联合开展养老托育专业人才定向培养,着力将“工学一体化”模式贯穿技工院校养老托育类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省级三甲医院先进医疗经验,依托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开展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及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加强康养领域第一梯队高技能人才培育。

聚焦需求导向,构建精准适配课程体系。为确保人才技能与“一老一小”服务场景精准匹配,甘肃引导培育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技术规范,吸纳三甲医院老年科医生、资深幼教专家、连锁养老机构护理总监等行业骨干参与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涵盖三大模块:养老服务领域重点开设失能老人照护、老年慢性病管理、心理慰藉等实用技能培训,融入智能养老设备操作等现代化服务能力培养;托育服务领域聚焦婴幼儿发育评估、早期启蒙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营养学、应急救护等核心技能,强化科学喂养、行为引导等实操训练;综合素养领域增设沟通技巧、法律常识、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等课程,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同时,鼓励机构结合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创新课程,如兰州市开展“金城护工”培训、陇南市开展“礼贤大嫂”培训,让技能培训更接地气。

紧盯关键环节,构建规范高效评价体系。甘肃省以企业自主评价、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备案了一批具备一定基础、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和培训机构,面向养老托育行业技能人才提供多元化技能评价服务。在试题开发环节,组建技能人才评价命题专家库,在国家题库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开发康养类职业省级题库,形成了优势互补、精准覆盖的题库体系;在技能评价环节,推动“智能技术+人文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报名审核、题库抽题、成绩录入全流程数字化,减少人为干预;在质量督导中,构建“现场督导+远程督导”协同督导机制,形成“督导—反馈—整改—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评价科学性与公信力。对康养服务业紧缺急需专项技能,鼓励各地申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已在人社部备案家政服务员(保姆)、照料老年人等专项能力考核项目。

强化激励引导,构建多域联动竞赛体系。省人社厅充分发挥技能竞赛推动技术进步与人才储备、弘扬工匠精神与提升技能社会价值认同等作用,在甘肃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全省百万职工素质提升行动、“振兴杯”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等职业(工种)竞赛项目,联合民政部门每年举办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按照有关规定对获奖选手予以奖励,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积极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国家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评价规范要求,贯通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竞赛结果与职业资格或等级的认定,拓宽职业发展空间。2021年以来,评定在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的9名选手为“甘肃省技术能手”。

上半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康养类技能培训2.3万人次,1.1万人通过评价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缓解了基层服务人才短缺困境。未来,甘肃将持续深化“技能甘肃”建设,围绕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和“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与精准服务,支持更多劳动者通过掌握康养技能实现就业增收、成就职业梦想,为托起幸福“夕阳红”、守护茁壮“朝阳艳”筑牢人才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