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的浙江省杭州良渚新城,人才活力涌动。9月28日,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举办;次日,2025杭州市余杭区“感传算控”科创产业交流活动落幕,专家、企业代表百余人围绕AI与智能感知技术对话。
两日聚焦核心产业的人才动态,正是良渚新城以产业为基、服务为翼,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这片承载五千年良渚文明的区域,围绕数字文化、生命健康,总部经济“2+1”主导产业,系统性构建“产业引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闭环,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持续注入人才动能。目前,良渚新城已集聚数字文化企业1500余家、生命健康企业400余家。
产业靶向发力:锚定需求筑巢引才
“感传算控”活动之所以聚焦AI感知技术、生信分析平台等前沿领域,核心在于良渚新城始终以产业布局明确人才引育方向,推动人才链深度嵌入创新链、产业链,实现“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引育什么人才”的精准匹配。
数据清晰印证了这一策略的实效:2024年,良渚新城新引入高层次人才250余名,利影医疗、智昕科技等优质产业项目成功落地,15个项目通过余杭区“海创未来”领军人才评审;2025年前三季度,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升级,新增高层次人才190余名,4支团队申报省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尤其在产业聚焦度上,集中签约的项目中,人工智能项目占比近五成,低空经济、智能算力等未来赛道人才正加速向良渚新城集聚。
为进一步扩大靶向引才的“朋友圈”,良渚新城还依托“创客天下”“海创未来”评审等专业平台,以及通过合作机构定向推介政策、引荐优质人才,形成以才兴产、以产聚才的良性循环;承办浙江省生物安全学术大会、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等高端活动,进一步扩大在人才领域的影响力。
平台全周期赋能:从创意到产业护航成长
“原本只是带着技术方案来交流,没想到这里既有现成的共享空间,又有完善的产业链资源对接渠道。”在“感传算控”活动中表达落地意向的AI感知技术团队负责人,对良渚新城的平台支撑能力赞不绝口——这种“来了就能用、用了能成长”的体验,正是良渚新城平台赋能的核心优势。
今年9月开园的良渚数栖湾“AI+”产业社区,是良渚新城服务AI人才的核心阵地。该社区以“AI+产业+创新人才+生态社区”为定位,构建“一核两翼”的空间架构。核心区共享空间以“四场联动”功能体系,提供DEMO展示、路演测试等基础服务,两翼则依托数栖·杭创(人工智能)营与数栖·创新中心,搭建起“创意萌发—培育孵化—规模进阶”的阶梯式培育链条。目前,已有8个“AI+”产业项目签约,6位首批主理人获授入驻钥匙,“人才驿站”同步启用,真正实现“落地即办公”的便捷体验。
良渚新城的平台赋能并非局限于AI领域。今年5月,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联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组织80余家企业与3000名毕业生精准对接,定向培育AIGC、元宇宙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从创新孵化到人才培育,全维度的平台矩阵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人才成长提供了全周期支撑。
服务精准滴灌:破解顾虑留住人心
“申请流程全在手机上就能完成,从审核到入住只用了15天,还认识了不少同行邻居。”住在才英璟庭人才公寓的25岁工业设计师小李,兴致勃勃地分享着在良渚的安居体验。人才“愿意来”的前提是“留得住”,而“留得住”的关键,正是良渚新城解难题、办实事的精准服务保障。
在政策支持层面,数栖湾发布“数栖八条”政策,为人才项目提供300平方米以内三年房租全免、最高300万元研发补助、5000万元天使基金等直接扶持,还通过“模型券”“算力券”降低AI研发的隐性成本;叠加余杭区“人才政策20条”与“伯乐奖”,形成梯度分明、覆盖全周期的政策激励体系。在生活保障层面,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才英璟庭、才景和府等人才公寓已有1044户青年人才入住,入住率达86.42%,入住率远超同期新推的人才房项目,其中727户通过“线上选房+线下签约”的便捷模式顺利入住。这些公寓不仅配备全套家电、紧邻地铁,周边商业、教育配套也十分齐全,社区还定期组织“青年夜校”和邻里活动,助力人才快速融入当地生活。
针对企业与人才的即时性、个性化需求,良渚新城还创新开展“三送三给一揭榜”行动,2025年以来已走访40余家企业,解决人才安居、技术攻关等需求30余项;“雨露荟”服务品牌全年举办政策解读、投融资对接等活动30余场,覆盖人才超2000人次,真正实现需求有响应、问题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