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上,106个项目诞生了348名奖牌获得者,技能英才们用精湛技艺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这场技能盛宴,展示了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更为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路径。要以大赛为镜,找准人才培养的突破口,锻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向新而行,锚定产业前沿重塑培养目标。大赛的项目设置,始终紧跟全球产业发展前沿。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到工业4.0集成应用,从人工智能训练到无人机操控,无不体现出“新”的导向。人才培养,也要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需求深度融入培养目标。要聚焦核心技术领域,培养掌握关键工艺、核心算法、先进设备操作的专业人才;瞄准跨界融合趋势,打造既懂专业技术又精通项目管理、数据分析、市场洞察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针对未来产业布局,提前储备具有前瞻性视野和创新潜力的人才,确保人才结构与企业战略转型同频共振。
向高而攀,搭建实战平台提升技能精度。大赛的魅力在于实战,选手的成长来自锤炼。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搭建“赛场化”的实战平台。要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机制,定期举办覆盖各层级、各工种的内部技能竞赛,将生产难题、技术瓶颈、创新课题转化为竞赛项目,让技能人才在比拼中提升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共建共享高水平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生产场景开展沉浸式培训。要传承和创新“师徒制”模式,选拔技能带头人、技术骨干担任导师,通过“传帮带”助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
向智而融,推动数字赋能激发创新活力。大赛中数字化、智能化技能项目的比重显著提升。要强化数字技能深度融入,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让技能人才熟练掌握数字化工具,适应智能化生产和服务的需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围绕技术革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等开展攻关,并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加速创新价值落地,让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