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州讯 (通讯员 蔡洪帅)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聚焦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持续实施“技能强芯”工程,着力打造数量充足、技术过硬的蓝色“工匠”。
校企联合育人才。建立校企“双元”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推动“订单式”合作,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先后与15家企业建立合作协议,年开展技能培训1200余人次。依托新创建的青州高级技工学校,设置6个高级工专业、18个中级工专业,首批招生1069人,其中高级工350人。开展“名校直通车”系列活动,围绕焊接、装配、机械自动化等亟需专业,近两年先后组织50余家重点企业,走进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灵活采取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大学生专项招引等方式,年吸引千余名优秀年轻技能人才扎根青州、创新创业。
师资下沉传帮带。绘制高层次技能人才地图,建立涵盖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等100余人的技能大师人才库,在企业创设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工作站,开展“师傅带徒”技能传承行动,常态化举办技能比武、技术创新“金点子”等活动,在生产一线培育技能人才。依托“中关村+”创新创业中心,实施青年技师素质提升计划,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现场讲学,今年首期免费培训电工技师41人,全部通过技师考评。
创新载体促成长。连续三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主要设置焊工、叉车工、钳工等职业工种,共有29家企业、160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加大获奖项目支持、跟踪持续培养,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2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在中联水泥、卡特彼勒等7家重点工业企业,创新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52名年轻技能人才获得职业资格认定。实施“互联网+技能”培育计划,强化网上教学、云端培训,常态化解读产业发展形势,开展线上技术指导,引导青年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去年以来,先后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