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2023“蓉漂人才荟”走进清华大学活动成功举办,百年学府清华和千年蜀都成都在春风中携手共聚、昂扬奋进。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委人才办主办、成都市新津区委人才办承办。成都市重点企事业单位代表、600余名清华学子参加现场活动,近20万人线上关注参与。
活动现场。
“蓉漂”成启时代
校地引领多维合作 领航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超表示,清华大学与成都市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校地合作关系,与成都市新津区也共建了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这不仅为清华大学师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时也为更多清华学子奔赴西部、走进成都、扎根新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都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阳夷围绕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幸福生活等方面介绍了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人才政策体系、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生态等方面推介了成都人才发展环境。阳夷表示,新时代的成都,正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动融入国家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创建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美好前景,诚挚邀请广大青年才俊来成都施展才华、筑梦圆梦。
成都市新津区委有关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新津区产才环境,围绕加快打造成都现代创新活力新区、现代高质产业新区、现代宜居宜业新区,加快建设创新人才活力新区等内容,向清华学子抛出了橄榄枝,诚邀清华英才与新津同成长、共发展。
本次活动特邀两位清华校友以优秀“蓉漂”人才代表身份,现场分享在蓉在津就业创业发展历程,讲述他们的“蓉漂”故事。
签约仪式现场。
活动现场,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牵头发布了成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主题感知行活动,并与清华大学团委签署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青年大学生来蓉开展社会实践,领略蓉城之美、产业之兴、科技之魅、创新之路,共同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友好,让青年更有为。
活动现场还送出了成都“蓉漂”大礼包、新津文创礼包和“北京-成都双人往返机票+天府农博园畅享一日游”等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奖品。
“蓉漂”成就梦想
线下线上双向上阵 指引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
当天同步举办的人才招聘会现场设置了人才政策咨询区、城市文创展示区、解忧杂货铺、AI赋能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从人才政策解读、城市文化展现、求职问题答疑、AI简历指导和AI面试模拟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为青年求职人才赋能,同时展现成都人才发展前景。
人才招聘会现场。
本次招聘会直接面向高层次人才进行定向匹配,组织58家成都企事业单位参,包括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院所7家、西南交通大学为代表的高校5家、成都产业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21家、部分建圈强链重点企业17家。参会单位共计提供多类型优质岗位1300余个,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材料科学等领域。其中,新津区共组织11家企业参会,主要涉及民航、化工新材料、轨道交通、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布134个高层次人才岗位。用人单位需求中,博士研究生共需求414人,其中成都理工大学预计引入300余名地质学等领域博士。
此外,“蓉漂人才荟”直播带岗活动为大家奉上200+名企优岗的投递链接,将急需紧缺岗位推送给北京及重点地区高校学子,提升青年人才与需求企业的岗位匹配成功率,吸引了10万余人次观看。
“蓉漂”成创未来
走进创新科研基地 畅享人才与科研深度交融
当天下午,在参观完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后,成都市委组织部、市政府驻京办等市级有关部门和新津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行,调研参观了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和天府数字科技(北京)创新中心,专题听取了创新中心和“津津通”人才数智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并出席成都·新津(北京)协同创新港揭牌仪式。
据了解,成都·新津(北京)协同创新港由市委组织部指导、市政府驻京办协作、新津区具体承建,将采用政府引导支持、企业主体运作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借力北京市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资源富集优势,打造高能级人才引育平台,形成“人才在北京、借力于新津,项目孵化在北京、落地生产在新津”的创新生态,为加快成都和新津急需紧缺人才项目引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成都·新津(北京)协同创新港揭牌仪式。
成都市新津区是成都市首批“三个做优做强”全域示范试点城市,也是全市首批“智慧蓉城”建设试点城市,面临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系列战略机遇,致力于打造山水秀城、活力新城、创新乐城、幸福暖城,不断朝着“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典范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