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开展根治欠薪集中联合接访活动
本报太原讯 (通讯员 晋仁轩)山西省2024年春节前根治欠薪集中接访活动日前在全省范围内陆续开展。山西省人社厅、省住建厅、省公安厅等省政府农民工工作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在省级劳动保障监察接待窗口现场接待群众来访,集中快速联动处置欠薪问题。
“感谢党和政府真心实意为我们农民工办实事!”来自四川广安的农民工在反映烂尾楼工程项目欠薪问题后表示。当日,集中联合接访人员面对面详细了解来访群众诉求及欠薪事实,当场能解决、答复的问题,当场及时解决、答复;不能当场解决的,明确责任单位,限时办结。当日上午,省级劳动保障监察接待窗口共接待投诉案件18起,接待群众30余人。
开展集中联合接访活动是今年山西省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已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要求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进一步畅通欠薪举报投诉渠道,压紧压实属地政府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2023年12月至2024年春节前,市、县政府负责人及省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带头在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接待窗口参加集中联合接访,直接处理重大敏感欠薪问题,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切实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
江苏宿迁:出台政府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
本报宿迁讯 (通讯员 宿仁轩)日前,江苏宿迁市出台政府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制度、规范程序、全程监管等举措,推动全社会各领域依法保障农民工不再担“薪”忧“酬”。
坚持源头治理,全面推动工资保障机制落实。实施支付担保制度,提出可凭相关部门出具的项目资金落实证明替代工程款支付担保函件,解决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操作难的问题。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明确规定资金申请、审核、拨付等具体结算程序,避免因结算不及时产生欠薪问题。全域实施实名制管理,将承担临时任务的农民工纳入实名制管理系统,对交通、水利等无法实施封闭式管理项目,采取移动定位、电子围栏、社保卡考勤等方式,实现电子考勤全覆盖。通过加强监管,推动政府工程项目合规管理。实行全程数字监管,依托宿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系统,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监测;要求开户银行加强对人工费用拨付监督,发现资金未按约定拨付的,自动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监控预警系统。创新总包履约评价,将贯彻落实工资保障制度情况纳入施工总承包履约评价范围,通过信用分类监管、诚信等级评价、失信联合惩戒等措施,严把建筑市场准入关口。推广社保卡直发工资,新开工政府工程原则上执行社保卡发放农民工工资,推动农民工工资卡库建设。
推动惩处与服务并进。严格责任追究,明确对违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规定主体实施处理处罚的13种具体情形,加大震慑力度。对政府工程建设单位未经批准立项建设、未及时拨付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情形,依法追究责任。优化服务水平,全面实行房屋建筑、市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业务在线办理,推行银行保函和保证保险制度,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建设运行宿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系统,实现对全市351个在建项目全域监控,已在195个在建项目推行社保卡发放农民工工资,发卡2.1万张工资超6亿元。全市313家项目企业通过保函保单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为企业减轻现金压力超过1.5亿元。
四川安岳:“三个不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本报安岳讯 (通讯员 凡星伶)2023年以来,四川安岳县人社局始终把根治欠薪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要民生工程,坚持“三个不欠”一体推进,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狠抓责任落实,筑牢“不能欠”的“机制墙”。完善监管督查机制,通过不定期检查在建项目是否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核心制度,层层压实主体责任,2023年累计开展检查43次,共检查在建项目20个,新建农民工工资专户企业25家,新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6662.8万元。健全投诉维权机制,通过公开劳动监察投诉电话等方式畅通诉求渠道,广泛收集并高效处理欠薪线索,通过定期回访让“欠不了”落到实处。2023年累计受理农民工工资咨询投诉案件368件,帮助追回欠薪480余万元。
聚焦诚信评定,形成“不敢欠”的“高压网”。通过不定期将拖欠、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等失信主体向安岳政府门户网站公布,每季度定期向市人社局推送失信企业名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欠薪单位和责任人,移交公安予以打击。2023年约谈企业2户,帮助解决工资251万元。
配合宣传调解,架起“不愿欠”的“连心桥”。通过广泛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规政策,提高用人单位法律意识,引导用人单位依法履行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义务。统筹推进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调解功能,2023年以来,共受理农民工工资调解案件300余件,为450余人追回工资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