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山东栖霞:抓关键 保稳定 促和谐 就业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1876809688356503553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1-08

近年来,山东省栖霞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坚持“民生为本、人才第一、就业优先”工作理念,通过强化政策落实、提升服务效能、扩展引才渠道、丰富就业活动等形式,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强化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推动就业与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拓展政策宣传载体,打造立体政策宣传模式。积极探索人社政策宣传新载体、新模式、新路径,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政策宣传服务,推动政策“直通、直达、直感、直享”。线上采取“互联网+人社”模式,聚焦就业创业、人才服务、档案管理等领域,通过政府网站、爱栖霞APP、企业微信群等途径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解读,通过白话式讲解,让企业和群众看得懂、用得上政策;线下依托“市镇村”三级人社服务平台,开展政策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的“三进”活动,通过发送政策宣传手册和明白纸、人社专员进行政策解读、开展集中宣讲等方式,一对一、面对面为企业和广大群众等各类群体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政策解读服务,主动“送政策上门”,提高政策知晓度。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10多场,发放宣传册4000多册,惠及群众超过5000多人。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一是完善企业用工信息。定期开展企业用工调研和城乡劳动力就业调查,搭建重点企业用工数据库和求职人员资源库,准确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全面收集求职人员基本信息、技能水平、求职意愿。同时,对企业数据库和求职人员资源库中关联的要素信息进行快速匹配,动态向企业和求职者推送,节约企业和求职者招聘成本,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提供精准化、人性化的服务。二是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依托烟台公共招聘网、优聘·烟台引才云平台、栖霞市政府网、爱栖霞APP就业之家栏目、栖霞市人力资源市场及零工市场,举办各类“专而精”“小而美”招聘活动。2024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8场,为100多家企业发布用工需求信息4000多条,帮助用人单位及人才初步达成合作意向450多人,为全市各类企业用工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做好惠企补贴发放。收集整理各级人社部门在援企稳岗、重点群体就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惠企优惠政策,建立就业扶持政策清单,大力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经办模式,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申报惠企政策,确保人社惠企政策“应享尽享”“能享快享”。全年发放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开发补贴17.9万元,惠及13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376.4万元,惠及480家企业;技能提升补贴10.5万元,惠及60人。

推进人才工作落实,千方百计引聚人才来栖。一是加大引才引智力度。深入落实青年人才“百千万”集聚专项计划,常态化到全市重点企业送政策、问需求,制定《栖霞市2024年人才需求目录》,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全市人才短缺情况。同时聚焦高质量发展工作人才需求,多途径拓宽“引才”渠道,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烟台市举办的“千企万岗进校园”和“名企名校行”等省内外校园招聘会,全面介绍人才招引政策,实现“揽才”和“求职”精准对接。二是优化人才服务水平。以关心人才、激励人才为突破点,加大引进人才“软实力”和“硬环境”支持力度,落实人才在引、育、留、用各环节的服务保障措施,切实解决人才实际需求。盯紧“关键事”,落细免申即享政策,2024年以来,累计兑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589.9万元、购房补贴419万元,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引才优势。三是推进人才平台建设。积极搭建政企校合作平台,推进政产学深度合作,重点对接与全市产业吻合度高的高校,鼓励校企定制化培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整合大学生实习基地等资源力量,推动人才引进、社会实践等项目合作,全年搭建青年见习基地12家、大学生实习基地15家,创设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40个,大学生实习岗位161个,有效扩展了全市企业引才育才渠道。

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人员能力素质。坚持以市场导向的就业方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以产定培、以企定培、以岗定培”导向,结合劳动力培训就业意愿,按照“先定岗、再定培”的原则,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培训质量,确保“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2024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212人。

实施公岗扩容提质,有效兜牢守住民生底线。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举措,深入研究、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实现了“岗位设置需设尽设、安置人员能纳则纳”,有效地帮助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24年以来,已上岗城镇公益岗439个,乡村公益岗8961个。针对全市上岗人员,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上岗前通过“镇街+公益岗办公室双审核”模式,对上岗人员逐一审核,确保对符合条件群体应纳尽纳、应安尽安。每月发放补贴前,采取信息比对、系统查询、电话抽查等方式,再次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在岗人员无问题。杜绝存在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空饷”、侵占贪占资金等问题。

提升创业服务水平,营造大众创业良好氛围。树立“喵小创”典型IP形象,紧跟“源来好创业”政策文件要求,大力实施创业政策精准扶持,为创业群众讲解最新政策,全面解答申请条件、办理流程、提供材料等内容,有效避免“办不了、办不成”问题。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全面提升创业工作实效。2024年以来,为企业和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452.1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241.1万元,实现带动就业751人,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