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政企校协同激活创新动能
191666147206741197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4-28

从供需脱节到精准对接

河南荥阳打造人才发展共同体

  ●建立健全“一册五库”,动态更新供需底数,全力破解供需脱节问题

  ●成立政企校联盟,打造系统全面、对接精准、运行顺畅、务实高效的合作框架

本报荥阳讯 (通讯员 陈泽楠)去年以来,河南省荥阳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发展,大力推进政企校合作共建,对接需求,联合育才,让智力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组建由组织、科技、教育等单位组成的专题调研组,深入中车四方等95家在荥企业、郑州手性药物研究院等6家科研院所和郑职院等12家在荥院校调研摸底,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名册、高校院所信息库、研发平台信息库、行业领域人才需求库、企业科研攻关需求库、乡村人才振兴信息库等“一册五库”,动态更新供需底数,全力破解供需脱节问题。成立政企校联盟,将15个乡镇(街道)、26个市直单位和15家在荥大中专院校、7家研究院所、195家重点企业全部吸收其中,配套出台政企校联盟章程、政企校联盟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文件,打造系统全面、对接精准、运行顺畅、务实高效的合作框架。

出台形成覆盖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等各领域各层级人才的政策体系,其中,在E类人才拓展中,将纳税4000万元以上企业柔性引进的高技术研发人才纳入支持;在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方面,支持高校选派教师、专家服务队到企业一线挂职;在科技创新方面,对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最高400万元补助。

联合育才,在高校端,按照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原则,鼓励高校与企业积极签订“人才订单”,整合意向师生资源设立“定向班”“冠名班”,培养服务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企业端,围绕市场导向、产业发展、技术难题,鼓励企业通过聘请高校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等方式,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提升,并推荐优秀技能骨干担任高校定向生“企业导师”,按教学进度到高校定期讲学,共同提升协同育人质量。目前,已选派“双师型”教师1453名,开展各类教学活动2100余场;中原工学院等4名博士到民营企业挂职技术总监,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等与河南大学等院校深度合作。

对接发展需求,激活联建转化内生力。一方面,将高校学科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态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强高校学科资源开发利用,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链群培育,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耦合。目前,已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实训基地125个。另一方面,将企业技术难题转化为高校研究课题。分专业征集高校人才培养和专家团队供给清单,分行业征集企业项目研发和技术服务需求清单,分领域征集创新主体科技成果和概念验证转化清单,借助高校智力资源攻坚破题。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辽宁盘锦组建创新联合体

  ●支持校院所企组建创新联合体,市级层面先后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等签署22项合作协议,覆盖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人才引育等多个领域

  ●采用“政府+院校”模式,成立国有公司建设运营中试基地,9项先进技术成果促成产业投资30余亿元

本报盘锦讯 (通讯员 侯佳旭)“中试在技术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提高转化成功率。好比一位给10个人做饭的厨师,突然间要给100人做饭,可能难以适应,他得先尝试给20人、50人做饭,再到100人规模,这需要一个过程。”近日,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

近年来,辽宁省盘锦市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不足的实际,深化校院所企项目合作,以共建共享模式推动政府、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多方合作,让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以教育科技人才融合之力铸就振兴发展之基。

目前,全市拥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5家、各类科技双创孵化载体17家、在孵企业700余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强度均居全省第三。

支持校院所企组建创新联合体,市级层面先后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等签署22项合作协议,覆盖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人才引育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资源优势,组建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气体分离膜等多项技术助力辽河石化等企业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靶向助力中蓝电子开发出潜望马达、压电马达等多种全球技术领先产品。采用“政府+院校”模式,成立国有公司建设运营中试基地,9项先进技术成果促成产业投资30余亿元,成功纳入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库,产学研联盟不断壮大。

按照“供需共商、资源共享、人才共进”的原则,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打造用人主体组团式招才引智平台,开展“情系桑梓 才聚故里”主题活动,举办网络对接双选会、现场招聘会、直播带岗招聘等活动,赴省内外重点高校开展入校宣讲33次,达成一批人才引育、平台搭建、技术攻关合作意向。